衡阳市市直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衡阳行政学院衡阳市社会主义学院)

时间:2022-02-18 12:44:17来源:
分享: 0

2018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2


法人证书号:124304004454324202
单位名称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衡阳行政学院衡阳市社会主义学院)
法定代表人 尹同君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
开办资金 1089(万元)
举办单位
中共衡阳市委
住  所 衡阳市丁家牌楼43号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在职干部统一战线人士提供培训轮训和高等教育。 干部及统一战线人士教育培训,相关学历教育,对县(市)区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
开展业务
活动情况
一、坚持培训立校,干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一是认真完成市管干部大培训。举办了全市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分7期)。二是积极探索主体班分类培训。全年举办主体班20期,包括县干班4期,中青班1期,科干班4期,乡镇党政正职班2期,党外班2期,城区班3期,女干班1期,师资班1期,组工班2期。 二、坚持主课主抓,“红色学府”特殊磁场功能凸显。一是切实强化主课意识。坚持教学时间到位、教学内容到位、教材使用到位,确保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总课时不低于70%,其中党性教育占比不低于20%,每个班次都设置“党性教育单元”。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开专题课26个,占总课程34.2%。协助市委宣传部在《掌上衡阳》开办“习近平金句”——学“习”天天见栏目。在“好声音讲坛——新思想进基层”百姓微宣讲衡阳赛区复赛中,我校谭丽娟、周艳艳老师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二是切实强化党性锻炼。把党性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主体班经常性开展各种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着力提高学员政治能力。在中青班推出“传承抗战精神,牢记复兴使命”的项目教学。积极整合全市党性教育资源,如湘南起义旧址群、毛泽建纪念地,在罗荣桓故居、夏明翰故居分别设立党性教育基地。多次承办“石鼓大讲坛”国学讲座,用优秀传统文化让学员涵养为政之德。三是精心开发党性教育课题。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衡阳特色的党性教育精品课,分别是“湘南起义在耒阳”“衡阳抗战文化研究”“水口山工人运动价值和启示”“罗荣桓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学习夏明翰做好后来人”“基层政府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其中,前面2个专题课已被录制成视频课件入围全省第一批党性教育精品课。市委组织部拟将“政工巨匠罗荣桓”“学习夏明翰,做好后来人”视频课件推送至干部教育网络学院课程系列。 三、坚持服务大局,“红色智库”建设有声有色。一是大力推进“红色智库”建设。在国家新闻出版局认可的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国家级13篇;省级公开刊物论文 28篇;市级公开刊物发表论文 17篇;省级内刊6篇;1篇文章获全省社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篇文章入选“湖湘智库论坛”年会优秀论文。二是聚焦中心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研人员开展“衡阳立足湘南区域中心城市向省域副中心城市迈进”“衡阳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衡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举措与政策建议”“衡阳保卫战”等课题研究,理论文章获得市领导批示,市委书记郑建新调研党校时给予了高度肯定。几位老师参编《新时代党的建设丛书》(尹同君为副主编),列入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目录(第五位),并在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精品教材(排第4位);《改革开放就是新的长征》一文在中央党校和浦东干部学院召开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研讨会上宣读并由中央党校结集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东亚核心价值观”课题研究论文在《人民日报》(内部参阅)和中国新闻社《中新舆情》上发表。三是服务大局提高资政能力。根据克强总理关于“衡阳要争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的指示精神,组织教研人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衡阳争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的思考”一文,得到市委领导肯定,并在全市经济学会年会上获特等奖。 四、坚持质量为上,教研和培训实效性不断增强。紧盯“打磨名课、争当名师、创建名校”目标,推进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一是加强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采取以老带新、集体备课、新课试讲、项目招标、课件评比、质量评估等办法促进教学能力提升,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评机制,全年教学专题更新率达47%,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优良率达98%。二是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大量采用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占课程总量三成以上。在主体班推广项目教学,围绕“建设政治清明新衡阳的关键因素”等主题,开展电视大讨论和班级间辩论赛。在乡镇长班开展以“衡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项目教学,形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油茶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资政报告。三是加强学员能力培养。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需要,紧贴发展热点和重点设置教学专题,占总课时30%以上。抓实专题调研、学员讨论等教学环节,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员学习需求和能力提升的要求,每周安排外请报告,聘请一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在江苏无锡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新设异地教学点,培训内容新颖、针对性强。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课名师”工程,12人参加上级党校培训。举办师资班,邀请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学者来做专题讲座。举办全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在全省社院系统教学比赛中,伍彬和任蓉老师获得三等奖。积极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全年邀请处级以上领导到党校讲课达 36次,在主体班课程占比20%。五是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始终扣紧从严治教之责,坚持党校教师姓党,切实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始终铆紧从严治学之责,学风建设重点推行了党性教育常态制、学习承诺制、考勤公示制、闭卷考试制,狠抓到课率、自学率、就餐率、住校率,实行封闭式管理,学员一律在校食宿,以过硬作风保障优良学风。 五、坚持真抓实干,最强执行力建设常抓不懈。一是业务指导有序开展。校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络县级党校指导办学,定期深入各校调研督查。及时召开全市党校常务副校长座谈会、迎接办学水平评估专题会议以及全市党校系统教学科研工作会。全省示范性县级党校评定于近期出炉,祁东党校获评科研咨询示范单位,衡山党校获评学员管理示范单位,衡东党校获评校园建设示范单位。二是文明创建有声有色。在获评全市全省“文明单位”基础上,争创“省级文明标兵单位”,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定期举办读书会,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队参加全省党校系统乒乓球比赛取得团体三等奖。三是行政后勤有效保障。加强日常管理,规范车辆管理,平安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西校门和县干楼维修,正在推进图书馆改扩建。推进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更新了文化宣传设施,文化硬件建设得到加强。图书信息工作稳步推进,按照教研需要及时添置各类图书资料(包括电子图书),为教研人员推荐优秀书目。电化教学和信息网络保障到位。四是扶贫攻坚有绩可观。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分内之事,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帮扶。校委经常带队奋战在扶贫一线,根据村情户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产业扶贫吹糠见米,罗汉果、油茶等种植项目已稳步见效。校领导带头为贫困户捐衣捐物,助学问病,帮助销售农副产品,彰显了真心为民的情怀。 六、坚持党校姓党,确保干部教育事业方向不偏。一是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持看齐意识, 坚定正确办学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杜绝“七个有之” 的问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保持坚定清醒,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组织廉政警示教育,落实廉政谈话、个人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完善内控机制,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办公用房等管理规定,压缩“三公”经费。三是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市社会主义学院与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合办优势,抓好非党干部和党外人士培训,推进“同心工程”建设。四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组织生活严格规范。组织了专题党课、志愿服务、重温入党誓词和红色体验等活动。第一支部列入全市“五化”建设试点支部。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扎实开展,老同志热情关心和支持学工作。五是切实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校委认真执行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坚持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落实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制度,认真述职述廉述法,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3人晋升副教授,4人挂职锻炼,公开招聘5名教师,部队转业安置1人。 
人员编制
实有人数
其中在编人数
受奖惩和
有关评估情况
接受捐赠资助及
其使用情况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报告联系人
姓名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莫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