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东县委编办着眼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机构布局,统筹用好编制资源,助力人才队伍建设,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是调整机构设置,立体式优化学校布局。理顺乡镇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撤销乡镇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单位建制,设立17所乡镇中心学校,由乡镇中心学校管辖区域内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中心学校统一管理、中小幼一体衔接”的管理模式,实现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整体办学。调整规范各中小学机构设置,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求,根据学校规模、类别及实际需要,撤并整合部分中小学校,撤销5所初中和12所在校学生低于10人的小学,推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聚拢重组,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是统筹编制资源,全方位保障教师编制。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科学配置、增减平衡”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以在校学生数为基数,对全县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一年一调整。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按标准核定后结余的编制全部纳入全县教职工编制“周转池”,主要用于消除结构性超编、保障县直高中学校人才引进和乡镇中小学特岗教师及公费师范生的政策性入编。对于使用了周转编制的学校,除保障政策性入编以外,实行人员“只出不进”,编制“退一收一”。
三是助力队伍建设,多渠道补充人员力量。综合考量各学段增减变化趋势、教师自然减员等情况,在批复用编进人计划时,优先向生源高峰年段倾斜。积极补充年轻教师力量,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录、接收免费师范生、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2023年,共补充专业教师270名,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6名,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科和学历结构。大力实施教师支教工程,深化区域交流,鼓励名师、优师到教育薄弱学校交流支教,从城区学校选派34名教师到乡镇学校常规支教,均衡区域内师资力量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衡东县委编办 供稿)